【道德模范 光明礼赞】“愿我能成为一束光,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地方”——记2024年度感动沈阳人物孙赫非
援藏期间,他克服高原反应,带领医疗队在县医院开展大小业务讲座50余次,涵盖多个专业,培训近千人次。用辛勤付出换来了县医院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,做到“小病不出县,大病有指引”。
援藏期间,他克服高原反应,带领医疗队在县医院开展大小业务讲座50余次,涵盖多个专业,培训近千人次。用辛勤付出换来了县医院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,做到“小病不出县,大病有指引”。
昨晚在小红书后台收到一条留言:“零号,我熬过了最崩溃的两个月,却不知道自己还想不想成为温暖的人。”
凭借家人无条件的支持与自身难以置信的毅力,他克服了语言、教育和社会阶层的重重壁垒,在申请了12次之后,最终成功入选NASA宇航员项目,飞向了深邃的太空,实现了那个看似“一百万英里之外”的梦想。
为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,营造浓厚书香氛围,9月23日,盐源县总工会开展“书香玫瑰·女性是一束光”主题读书会活动。来自全县各事企业单位的30余名职工代表齐聚一堂,共赴书香之约。
“谁给我40万,我就嫁给谁。”2020年,河南女孩冯双双的一句承诺,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。有人骂她博眼球、想红想疯了,也有人心疼她为救父赌上人生的无奈。5年过去,当年那个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姑娘,如今过得怎样?
清晨五点半,河南卫辉市的小村庄还未完全苏醒,27岁的李福贵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。这一天,她要带村里46位老人去郑州旅游,这些大多数最远只到过十几公里外县城的农村留守老人。
“优质均衡的教育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!”为了让每一个特殊儿童享有优质公平的教育,丁美珍和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老师们一起,日夜奔忙在普校融合教育一线,将温暖阳光洒向最需要关爱的角落。
当我站在甲午战争博物馆前,看到邓世昌远眺东海的雕像,仿佛被带回到了甲午海战的悲壮现场。昔日,将士们虽浴血奋战,却终究难挽败局。那段惨痛的历史,如同一把把重锤,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心灵。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抚今追昔,我深感和平与法治的可贵。伟大的抗战精神,蕴
1981年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的读书栏目,为一本书发表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书评。
转眼又到九月,空气中开始弥漫感恩的芬芳。今天9月10日,是第四十一个教师节。
1999年在河北沧州的小山村,庞众望的出生没给家里带来期待中的欢喜。母亲庞志芹打小就站不起来,常年瘫痪在床,连基本的生活都要靠人帮;父亲患有精神疾病,发病时没发控制自己,不仅没法挣钱,反而需要家人时刻盯着。
在低速世界里,速度叠加是天经地义的:当你在时速100公里的火车上,以5公里/小时的速度向前走,地面上的人会看到你的速度是105公里/小时。这种基于“绝对时空观”的计算,由牛顿力学奠定,完美适配我们能感知的一切场景,直到人类开始探索接近光速的世界。
上学时办班级文化节,我曾犯过一个 “傻”—— 总想着凡事亲力亲为,熬夜画海报、独自排节目流程,结果不仅自己累得满脸倦容,活动效果还平平。直到班长拉着擅长设计的小雨、懂主持的阿哲一起分工,我才突然明白:原来做事从不是 “一个人扛”,学会 “借”,才是让路越走越宽
人生就像走在一片春日的旷野里,脚下是湿漉漉的泥土,眼前是蔓延不尽的杂草与荆棘,可就在那不起眼的角落,总有一朵野花倔强地绽放。很多人到了四十岁才真正明白,生活从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脚步,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,推着你往前走,连停下来喘口气都成了一种奢侈。你不敢抱
当长春的吉林省广播电视塔披上霓虹新装,当延边的海兰明珠塔绽放梦幻光影,吉林大地上两座高塔遥相呼应。
我与雅子老师,本应在平行的生活轨道上各自安好,可是抑郁将我们生活的平衡打破,也因此,我们像黑暗宇宙中的流星一把女倏忽间相交于一点,从普通师生成为互相支持的病友。
“从被助到助人,这条路上我比任何人都懂得:残疾不是生命的句点,而是换了一种方式——在裂缝中无所畏惧地成长。”今年41岁的周海云是石楼县小蒜镇小蒜村人,多年来,他始终奔波在扶残助残事业的第一线,用实际行动证明了“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失去了什么,而在于你给予了什么”
她独居在新疆阿勒泰的一个村庄,院子里种着白菜,猫在雪地里撒欢,她在炉火边读书写字。
生命中自从有了丫头的陪伴,每一天都是新的。从蹒跚学步到远赴异邦求学,从灯下苦读到毕业工作,看着她一天天成长,一不小心就把我自己看老了。
22岁的张雅婷躺在ICU的白色床单上,监护仪发出刺耳的嗡鸣。这个爱穿碎花裙的姑娘,用最特别的方式完成了人生最后一次“心理咨询”——她用两片晶莹的角膜,在陌生人的瞳孔里种下了永不熄灭的光。